按照红木国家标准的规定,红木家具作为商品时,商家应标明树种名称,即五属八类中的类别。那么,黄花梨的类别就是香枝木了,无论海南黄花梨还是越南黄花梨,都是香枝木。如果要写树种拉丁名,那么,海南黄花梨的树种拉丁名就是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降香黄檀),越南黄花梨就写不出来了,因为它目前还没有国际上确认的名称。
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用酸枝制作的家具,即使几**后,只要稍加揩漆润泽,依旧焕然若新。可见酸枝木质之优良,早为世人瞩目。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原先在中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也有出产。酸枝木色有深红色和浅红色两种,一般,有油脂的质量上乘,结构细密,性坚质重,可沉于水。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纹理既清晰又富有变化。酸枝家具经打磨髹漆,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含蓄的美。酸枝北方称红木,江浙地区称老红木,故酸枝家具除广东地区外几乎都称红木家具或老红木家具。清代的红木家具很多是酸枝家具,即老红木家具。尤其是清代中期,不仅数量多,而且木材质量比较好,制造工艺也多精美。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它是真正的红木家具。
史籍记载至少可分两种,一种是明中叶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讲的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的花梨木,即《琼州府志》物产木类中所称的花梨木,红紫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的花梨,也就是被今人叫做黄花梨的花梨木,还曾有过海南檀等名称。这显然已不在红木的观念范围。据多方面材料介绍,黄花梨主要产于中国的海南岛和南海诸地,数量并不很多,是明式家具较主要的用材之一。另外一种则是北方称为老花梨,实则是新花梨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闽台就称红木。它是一种高干乔木,高可达30米以上,直径也可达1米左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泰国、缅甸和南洋群岛等地均有出产。过去在中国海南和广东、广西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在《博物要览》中记载说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陈氏《分类学》中也说花梨木为红豆树属,高可达一丈八尺至三丈……浙江及福建、广东、云南均有之。闽省泉、漳尤多**……木材坚重美丽,为上等家具用材。清代不少红木家具实质是这些花梨木制造的。现代从海外进口的花梨木大多也是这类品种,已成为红木家具较主要的用材。但据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的记载,早就认为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中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海南檀即黄花梨。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代若有上述两种花梨木和花梨木家具,为什么除黄花梨家具以外,几乎未见有花梨木家具的介绍?清代除红木家具以外,也较少专门介绍花梨木家具。如果说是因为混淆了用材品种的识别,花梨木家具在明代已确有生产,又有遗物传世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对红木家具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过程,将会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一、海南黄花梨油梨和糠梨
我们俗称的海黄并不是说海黄树,类似我们说的沉香并不是沉香树一样。海黄树横切后可看到树有三层:树皮、白木和芯材(即制作手串的用材),平时我们见到的树是两层,树皮和白木。如“图1 ”是完整一颗海黄树,而我们俗称的海黄只是中间颜色深的那部分。
在海南本地,我们会把树心长成的海黄叫做“格”。比如:新料叫嫩格,糠梨叫黄格,油梨叫油格。格也是白木慢慢成长转化成的,经常有料是糠油共生。
海黄树在整个海南岛都有分布,树长在山**、山腰和平原地带长出来的都有区别。
主要是树在生长过程中,汲取养分和气候条件有区别,海黄树号称十年长一格,不同环境形成的格不同,大概是环境越恶劣生长越缓慢材质越好,和印度小叶紫檀一样。
环境造就了油梨和糠梨的区分,当然也有不易区分出的又像油梨又像糠梨的,还有糠油的共生体。这些都是大概的概念。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区分。